![]() 图像时代、数据时代的背景下,铺天盖地的图片、视频信息覆盖着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它们有的十分珍贵,有的不值一提,但是共性是他们都成了网络上的“数码垃圾”,消耗掉我们许多宝贵的时间。在此背景下,我们特邀潮流艺术家张永基、Sean Fox,一起探讨在科技极速发展前进的今天,艺术家应该如何去思考、去用艺术创作表达这种时代特征?大众又应该如何去应对时间和精力被无意义的消耗?精彩内容,等你来探讨! ![]()
张永基 实验艺术家,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现工作生活于北京。
![]() 展览现场来源:重庆时代美术馆 《时代在召唤视频截图12018》张永基
展览现场来源:重庆时代美术馆 《时代在召唤视频截图22018》张永基 阿基本次参展作品的名字叫作《时代在召唤》,正如这件熟悉的作品名所能勾起的回忆,从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课间广播体操是每个人小学中学时代的规定动作。那么如今呢,短视频平台也在塑造着我们的日常,甚至使得我们的日常有了另外一些时长更新的、流通量广泛的规定动作,这也是作者想要提醒观众的,如今生活中被塑造的集体无意识。 ![]() 展览现场来源:重庆时代美术馆 《时代在召唤视频截图32018》张永基 ![]() 展览现场来源:重庆时代美术馆 《时代在召唤视频截图42018》张永基 ![]() 展览现场来源:重庆时代美术馆 《时代在召唤视频截图52018》张永基 ![]() Q:重庆时代美术馆 A:张永基 Q:《时代在召唤》用的是各种“爆款”短视频,从你选用的素材上能看出或许你是想让它带有“全民性质”? A:是的,当时看到这些是在想为什么大家都非常乐于去模仿一个行为。 Q:你在其他对话中有提到过,这种模仿中显露出的其实也是大众的表达欲。我觉得短视频平台确实给了大众一个表达的平台、出口,是大众原本被挤压的能量的释放,但是同时从作品结构来说,你把它们重新组织、创作,你觉得和你个人表达的关系是怎样的! A:当我想去了解背后的逻辑的时候,看到其实有某种集体主义的基因在里面。手机是个人的,这些视频的拍摄和上传也是自主的,我们似乎感到这是一种自由的选择,并利用这种自由来表现自我。但就像我在作品里呈现的一样,退远了看,这种集体主义的基因是一直在影响着我们的。这是过去生活对我们的驯化,也是这类媒体平台对我们的控制。我觉得我需要认识到这一点。 Q:换个方向。作为“配乐”或者说一种行为方式,《时代在召唤》在作品中实际只占一小部分,但是你把它作为作品名,在我看来,这是有种把短视频中的各种相互模仿的舞蹈行为和“时代在召唤”(中小学广播体操)在相互指代,时代在召唤是几代中小学生的课间操,是每天的“必修课”,是不是可以理解为你是在把短视频中的舞蹈看作当下大众的一种日常行为研究的标本? A:舞蹈本身对我来说其实并不重要,只是它在那一刻似乎象征着一种身体解放,个性的解放。 Q:作品中紧随“时代在召唤”的是一段像蹦迪一样的音乐和影像,这种反差和转换,能否从你作为创作者的角度解读下! A:这种反差并不是我提供的,我只是把他们整齐的摆放在一起,像做广播体操时要求的那样,一个整齐的队列。我小学的时候也做过时代在召唤这套广播体操,我记得当时都是比较抗拒这种集体锻炼的。在我用的素材中可以看到,大量的学生也在试图用夜店狂欢的方式消解集体性的体操训练,来凸显自己的个性。但能看到并没有达到这个目的。我们正在被另一种东西控制。 ![]()
Sean Fox 美籍华人艺术家,毕业于美国阿肯色大学艺术学院与帕森斯艺术学院,曾在密苏里中央大学艺术中心举办双个展。 ![]()
展览现场来源:重庆时代美术馆 《数字图景·被删除的照片2019》Sean Fox
展览现场来源:重庆时代美术馆 《数字图景·被禁艺术家2019》Sean Fox Sean Fox的作品多在讨论如今图像时代、数据时代下图像的廉价性。我们每天都活跃在社交媒体平台、短视频平台,获取大量的图像、影像,变成极度易于获取的媒介。铺天盖地的图片覆盖着我们的生活的每个角落,他们有的十分珍贵,有的不值一提,但是共性是他们都成了网络上的“数码垃圾”,消耗掉我们许多宝贵的时间。那么作为艺术家,在科技发展极速前进的今天,他们如何去思考、去用艺术创作表达在这种时代特征?
展览现场来源:重庆时代美术馆 《数字图景·戴口罩的人2019》Sean Fox Sean Fox在《数字图景》这个系列作品中将丰富的图像、影像根据其内容进行分类整理,用数码软件将他们按照一定的逻辑压缩处理成彩色细条、拼接在一起,最后形成这样的一组图像。他们源于一张张具体的图像,最终却呈现为抽象的整体,他们原本可能是活跃、幽默的视频,最终只变成了完全无法识别的一屡屡颜色,简单地垂直排列不但给予观者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以及色彩的审美体验,同时像树的年轮一样,暗示了数量和时间。就像我们平时在沉迷短视频时,不知不觉就花费了许多的时间精力,最后实际上只是一无所获。
展览现场来源:重庆时代美术馆 《抖音上的两亿分钟截图12020》Sean Fox
展览现场来源:重庆时代美术馆 《抖音上的两亿分钟截图22020》Sean Fox ![]() 展览现场来源:重庆时代美术馆 《抖音上的两亿分钟截图32020》Sean Fox ![]() Q:重庆时代美术馆 A:Sean Fox Q:《抖音上的两亿分钟》中“两亿”是个虚指?这件作品实际选用的抖音视频素材时长有多少是否计算过? A:这个作品中的“两亿”指的是通过导入抖音软件提供的数据给程序,运算出精确到个位的实数,通过把浏览量和播放时长相乘。例如其中有一个素材的播放量为452.5万而它的播放时长是43秒,那么它所花费的人类总时间则为324.291万分钟。但由于抖音软件提供的数据并不精确,而且实际播放量每时每刻都在增加,所以两亿这个数字一定不符合实际播放总时长。但是在我这里使用严谨的计算方法去计算,使整个视频装置的播放总时间恰恰精确到两亿分钟整。这种严谨的计算方法与这个作品中的娱乐感产生了一种幽默的反差。 Q:通过压缩视屏的横向像素,作品最后的画面像是由一条条竖向的色条构成,完全无法识别原初的信息,这种不可识别性对应的是你对短视频的态度?信息的冗余、临时,与不可靠? A:网络上的信息纷繁复杂,许多信息被生产、传播、修改、阅读最后被遗忘变成数字垃圾。这个过程十分迅速,在这个庞大的数据流中,数据的内容事实上变得不那么重要。没有人可以记得昨天刷过的抖音信息中的具体内容,那么我压缩过的内容是否可被阅读这一点有多么重要呢?我将这些数字垃圾抓取,并且二次利用,榨取它们最后的价值,事实上这反而表明我尊重快节奏信息时代产生的信息。 Q:你平时看抖音或其他平台上的短视频多吗?虽然这件作品素材来自短视频平台,但是我不确定是否时常使用,因为我感觉你似乎忽略掉短视频的另一个方面,它们更像是影像在今天的功能性延伸,也是大众媒体从文字,到图片,再到视频影像的发展,我认为你不能忽视掉这种发展状况,它实际上增强了单位时间内人们接受的信息密度,你怎么看这一方面。 A:我经常使用抖音短视频,而且我十分认可短视频制造和传播效率。我从来不否定科技的发展对人的益处,科技发展的现象永远都没有错误可言。它们增益了人类充分使用碎片化时间的效率,虽然在另一方面,人们可能需要利用更多的精力去自我筛选和过滤信息。不再像从前一样,人们购买信息过滤有效信息的服务,所以人们可能需要更高的受教育成本来过滤碎片信息。它可能带来更多的噪音,但是它同时提供多角度观察某一件事的可能。但是我认为随着算法更加智能,定点投递有效信息的准确性会大大提高。所以它一定是进步的。这个作品实际上并没有在批评科技,而是揭示了一个社会发展的必然现象。那就是在工业快速发展和互联网大量渗透的双重影响下,人类注意力和时间会被娱乐大量占用,这可能会成为资本榨取剩余价值的工具,而人们却不自知。而短视频平台作为工具是中性的,它像双刃剑,既可以切菜也可以伤人。 Q:另一方面,从你作品中体会到的你对短视频的判断,应该是有另一个预设,就是人们对电子设备也好,对视频平台也好,即对这些信息媒介的使用时间必须是有信息接纳,或者说是有价值,有意义,甚至换个略显迂腐的说法,是能“学到些什么的”,你是否是这样的态度呢?或者是否有其他看法? A:信息永远是中性的,它本身不存在有没有价值和意义,它只有准确的投递了才能体现价值。例如一个即使是一个非常阳春白雪的知识类信息投递到不需要它的人眼前,它也是一个“垃圾”信息。短视频平台的优点在于,它可以不断优化算法进行精准的投递。但是算法本身即带有目的性,如果一个人可以被计算、被定制,那么在不久的将来每个人都会有一套个性算法。这套算法即可被利用来反监视和算计这个自然人。所以不存在“学到什么”,而是直接控制你能学到你想学的内容。而我的态度恰恰是担忧,在目前的社会阶段,许多受众在未经充分准备的情况下,注意力极有可能会被算法操纵。例如,你可能会无法自行筛选错误的信息而坚信流言。在长时间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信息就像装置中的那样变成了许多杂讯一样的流动马赛克去影响意识形态以及价值观等。 Q:现在很多年轻艺术家也会借用短视屏平台等社交媒体的力量为自己宣传,展示作品和创作过程,他们是借用社交媒体的开放性来过去更多的曝光机会,你有这方面的尝试吗? A:我当然会尝试使用社交媒体去曝光自己,这就是这个时代的特点。但是我会尽可能用作品介入,例如,我的最新项目同样是和抖音相关的,计划是利用传统制造的逻辑去影响大数据算法。 ![]() 展览信息 光鲜世界·跨媒介潮流艺术展 NOTHING INVISIBLE 展览周期 2021.1.30-2021.4.5 展览时间——工作日 周二至周日10:00-20:00 (最晚入场时间为19:30) 逢周一闭馆 展览地点 重庆时代美术馆 (重庆巴南区平江东路3号华熙LIVE·鱼洞北商F1-20) 观展注意事项 1.按照重庆市防疫防控要求,入馆请出示“健康码”,接受体温测量,并佩戴口罩;排队和观展时请自觉保持1.5米以上距离;展厅如有需要将实施限流措施。2.严禁携带饮料及食物入馆(馆内设有免费寄存包处),严禁触摸展品; 3.每名持票成人可带一名1.2米以下儿童入场;4.军人、60周岁以上老人、残障人士出示证件或工作证明免费参观。 ![]() 关于重庆时代美术馆 重庆时代美术馆成立于2019年,是由华熙国际投资集团全资创办的民营公益性美术馆,位于重庆巴南区华熙LIVE·鱼洞项目内,展厅面积约1400平方米,是华熙LIVE文化内容的核心载体之一,也是巴南区仅有的当代艺术美术馆。 美术馆旨在关注当代艺术发展,呈现艺术时代特征,以开放的态度,独到的艺术视野、艺术发现和艺术支持,通过呈现高品质艺术与时尚、艺术与设计、艺术与科技等跨界元素,致力于推动和构架中国当代艺术发展实践。 ![]()
|